看完阅兵,普京直奔海参崴,接下来两天,中俄还有一个新安排
普京离开北京时,没有像人们想的那样直飞莫斯科。
他掉头去了海参崴,站在中俄边境,开启了另一场大戏。
这事绝不是临时起意。
前脚刚在北京签完二十多项合作协议,后脚就出现在东方经济论坛,这明显是精心设计的战略连贯动作。
访华行程里,能源是最大看点。
“西伯利亚力量1号”天然气管道的年最大输气量,将从380亿立方米提升到440亿立方米。
另一条远东天然气管道,也要从每年100亿立方米扩容到120亿立方米。
这不是小修小补,而是直接加大了中俄能源纽带的粗细。
在北京的那几天,中俄不仅谈能源。
二十多份协议,覆盖经济、科技、能源多个领域。
背后逻辑很清楚,就是把两国的全面战略协作关系往更深层捆绑。
北京的活动结束后,九三阅兵场上出现了熟悉的身影。
普京和其他国际政要一起坐在观礼台,见证了一场南方阵营气势汹汹的展示。
但对他来说,这只是行程的上半场。
海参崴的论坛,是下半场。
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在9月3日至6日举行,主题是“远东:和平与繁荣的合作”。
普京亲自主持,摆明了要把俄罗斯的战略重心拽向东面。
这一套组合拳,中俄在玩的是“先政治后经济”的双轨配合。
在北京谈全球秩序和高层博弈,然后到远东谈务实经济合作。
这样,中俄的“向东看”政策才能接续起来,形成完整链路。
别小看这步棋。
俄罗斯现在的处境,西线被制裁压得喘不过气,必须把东方变成支点。
对中国来说,这也是稳能源、固供应链、拓亚太版图的关键窗口。
接下来,中俄经济合作的范围会进一步扩张。
中方高层有很大概率出席东方经济论坛,把贸易额推到2500亿美元这个新目标上。
能源是主轴,基础设施、远东港口、铁路升级是延伸,科技领域的AI和量子计算联合研发,是更长远的布局。
还有一条更大的线索,北方航道。
用它能绕开西方主导的全球航线,让俄远东港口和中国的北方港口直接对接。
一旦这个通道跑通,中俄在供应链上的被动局面会大幅改观。
论坛上不止有中俄。
印度、越南等国都有可能出现。
这意味着在亚太范围,中俄不仅在面对西方,还是在联合更多国家做一个经济圈。
在外交层面,中俄的调子也会统一。
全球南方团结,反对单极霸权,是这几年两国的高频用词。
无论是乌克兰议题,还是台海问题,两国都会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平台上相互配合。
军事上,中俄走得不会比经济外交更快,但也是趋势之一。
2024年的“东方2024”演习刚过去,2025年可能会有规模更大的军演。
重点是反恐和海空军协作,这些是相对安全的方向。
受乌克兰战争影响,中国不可能在军事合作上给俄罗斯撑到最高级别。
但在北约军事扩张、日本军国主义复辟这些问题上,两国的态度高度一致。
这就是战略默契。
海参崴和北京之间的这次“连线”,本质是一次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宣示。
一方面向西方释放信号,中俄的合作是无上限的。
另一方面,对亚洲国家说:这个圈子在成形。
这种布局,对“后西方”秩序来说,是一次加码。
阅兵场上的气势和论坛上的签约,其实是一个脉络上的两面。
南方国家的凝聚力,是在这种场景转换中被一步步强化的。
普京这一路走下来,动作很直白。
先亮肌肉,再谈合作,把东西方两端的舞台都搭上去。
至于接下来,这场组合拳会打到什么程度,就不是现在就能看穿的了。
- 上一篇:保时捷:新款纯电卡宴“将塑造电动驾驶的未来”
- 下一篇:没有了